-
如何建設校外勞動教育基地[
12-05 09:28
]
-
勞動教育基地是勞動教育的實踐載體,然而受現實條件制約,許多中小學校內勞動空間有限,無法滿足學生充分體驗勞動過程的需求。校外勞動教育基地建設可以有效拓展學校勞動教育空間,豐富勞動教育資源,讓學生真正走進真實的勞動場景,對組織學生體驗沉浸式勞動過程、落實“勞動周”活動、破解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實踐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思政課底蘊[
12-04 12:00
]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下簡稱“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歷經千年形成的文化結晶,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深刻影響著中華兒女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其思想內容與學校思政教育內容一脈相通,能夠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精神滋養和育人源泉。積極探索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實踐路徑,以傳統文化厚植思政課底蘊,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
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12-03 17:52
]
-
新征程上,要堅持守正與創新的辯證統一,聚焦“理論武裝”,用好“內容支撐”,厚植“力量根基”,推動思政課建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
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準化實施策略 作者:楊 莎[
11-21 12:00
]
-
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發展新質生產力,需充分發揮高校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與新質生產力發展具有同向培育目標和價值追求,探究新質生產力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準化實施策略,對實現思政教育守正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
把握青年特點提高思政課針對性吸引力[
11-20 12:00
]
-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沒有學生,何談教師。這就意味著教師要了解學情、讀懂學生、把握學生的成長特點和接受規律等,從而對教育對象有一個整體性的關照和把握。新時代辦好思政課的關鍵,就是要把握青年特點,貼近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實際。
-
善用“大思政課”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政工作[
11-13 12:00
]
-
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對“大思政課”理念的深化和踐行。發揮“大思政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確“大思政課”的核心要義和實踐進路,進而推動該理念貫穿高校思政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
-
善用信息技術提升思政課吸引力[
11-12 12:00
]
-
面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浪潮,我們要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推進思政課教學內容與方式方法創新,不斷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更好滿足新時代青少年成長成才的需求。
-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將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11-12 10:00
]
-
11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獲表決通過,將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它的出臺填補了學前教育法律的空白,實現了學前教育法律從“0”到“1”的突破,系統構建了中國特色學前教育法律制度體系,為辦好學前教育提供了法治保障。
-
把高校博物館的“思政”之門開得更大[
11-11 12:00
]
-
據媒體報道,目前我國備案博物館有7000家左右,其中高校博物館超過400家,70%以上為小型館。另外,由于種種原因,一些高校博物館未在國家文物局系統備案。但今年國慶期間,一些高校的博物館“不打烊”,面向公眾舉辦各類主題活動,讓不少青少年流連忘返,深受好評。這提醒我們高校博物館可以在思政教育方面發揮重要價值。
-
推動紅色文化有機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11-05 17:29
]
-
文化功能的顯現,如滴水穿石、壘土成塔;文化作用的發揮,好似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從根本上說,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提升整體素質,提高境界追求。新時代之所以要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是因為紅色文化中蘊含的紅色精神,已經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青少年愛國情懷[
10-23 09:36
]
-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從總則、職責任務、實施措施等多個維度強調愛國主義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新時代新征程,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青少年愛國情懷具有理論和現實層面的重要價值。
-
“四個融合”提升思政課吸引力[
10-22 09:28
]
-
思政課要堅持與課程思政、實習實踐、校園活動和校園文化相融合,深化拓展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提升針對性和吸引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校理論課堂和社會大舞臺上獲得全方位鍛煉,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
激發非遺活力,賦能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10-16 16:57
]
-
非遺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的璀璨瑰寶。高校是人才培養的聚集地,肩負著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將非遺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更好煥發非遺魅力,豐富高校校園文化,增加高校學生文化自信,從而更好地保護、傳承、弘揚和振興非遺。
-
“場館里的思政課”何以直擊人心?[
10-15 16:54
]
-
據光明日報報道,前不久,交大西遷博物館與西安交通大學離退休處共同組建了“銀齡講解隊”,隊伍由學校各學院、職能部門的離退休老師組成,從離退休教授、西遷子女等角度面向社會講述西遷故事。作為2024年新定級的國家二級博物館、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交大西遷博物館強化特色,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價值,打造多種“場館里的思政課”。
-
校史館建設要彰顯其獨特育人價值[
09-19 10:00
]
-
學校管理者要進一步明確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長遠意識,因地制宜地建設校史館,要通過校史館的建設和管理,引領學校師生銘記學校辦學歷史,把握辦學特色和近期遠期目標,激勵學校師生以校為榮,以學校發展為己任,積極為學校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自覺運用學校特色校園文化滋潤心靈,不斷提升自身素養。
-
在“尋訪校友”中拓展校史館育人功能[
09-16 09:53
]
-
校史館不僅是一個陳列館和展示廳,更是學校德育的重要窗口與課堂。武漢市育才小學建校70余年以來,為社會培養輸送了數萬名各級各類人才,其中既有勤政為民的政界精英,也有學貫中西的知名學者、專家;既有成功創業的商界名流,更有辛勤工作在基層教育戰線的人民教師和工農業、金融業、醫療衛生業等各行各業的優秀勞動者。我們認為,作為一所歷史悠久、和共和國一同成長的學校,歷代優秀校友們的事跡薈萃,更能對新一代學子們起到引領和激勵作用。
-
校史館不能成為利用率不高的擺設[
09-15 09:49
]
-
校史館要處理好存、展、研、用的關系,抓住各種時機,提高校史工作的專業性,培養師生知校愛校的情感,擴大社會影響,讓校史在育人上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
青春華章|善用社會大課堂,推動“大思政課”走深走實[
09-14 15:57
]
-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黨和國家賦予教育戰線的重大任務,是黨的教育方針的明確要求,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征程上,要聚合全社會之力,不斷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匯聚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磅礴力量。
-
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一站式社區服務模式探索[
09-13 15:50
]
-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廣泛普及,學生群體呈現多元化態勢,個體需求日益復雜多樣。除了學術探究的基本需求外,學生還面臨就業發展、人際社交、心理健康咨詢等多重挑戰。
-
打造特色校園文化 賦能教育新活力[
09-11 09:37
]
-
打造特色校園文化:文化滋養,精神引領。高校作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陣地,應積極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節,如傳統文化節、國際文化節等,不僅能夠展示不同文化的魅力,還能增進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時,定期邀請專家學者舉辦學術講座,為學生提供與前沿思想對話的機會,激發他們的學術興趣和探索精神。此外,通過讀書會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思想、分享感悟的平臺,通過閱讀經典著作、探討時代議題,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精神。
以上只列出部分代表案例,更多案例因與客戶簽署保密協議,不予公開